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交流探讨
孩子不想学习,怎么办?——福州屏东中学家庭教育德育研讨会侧记
日期:2013-03-11    [字体显示:  小 ]

孩子不想学习,怎么办?

——福州屏东中学家庭教育德育研讨会侧记

2012-09-26 作者:本报记者  林密 来源:海峡教育报

主持:福州屏东中学德育处主任严权纲
  专家团成员:福州市资深心理教育专家赵景伦老师、福州屏东中学副校长周雪英
   家长嘉宾:黄青、胡柏青、赵慧云

“‘学习’一直都是引发亲子关系冲突的诱因之一。逼孩子读?不行。不逼孩子读?也不行!放任孩子的学习?那更不行!到底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,纠结啊!”严权纲主任的一番开场白,一下子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。
   探讨从一则新闻开始,“2012年3月9日,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,引发学生集体烧书、丢书、撕书,学生称:‘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’。”难道学业真的猛于虎,让孩子们做出相当“恐怖”的事?
   孩子学习压力重,缺乏宣泄渠道
   家长:应关注心理健康
   对于“撕书”事件,家长胡柏青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们不想学习的表现,而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,学校、家长的期望值太高,孩子脑子里的弦绷得太紧。是学习压力把学生逼到“孰不可忍”的地步。
   “现在的孩子是物质高满足,精神高压力。”家长赵慧云认为,在学业上,孩子、家长、学校三方都在竞争,过于激烈。只要有一个导火索,就能让压力集中大爆发。此外,媒体舆论不应炒作、扩大“撕书”事件的负面性,得理性地看待这只是孩子们一次宣泄的过程,过后还得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。
   家长黄青表示赞同两位家长的看法,“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,但不能超过孩子的承受范围。如果弦绷断了,一切归零。”她提醒在场的家长不能只看孩子学习情况,还得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,多给孩子宣泄、释放不良情绪的机会和途径。
   孩子因压力重、目标高导致厌学
   家长:和孩子保持一致
   “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净化功能。”学校德育处主任严权纲认为,每个孩子都是充满灵与肉的个体。只说学习,没有肯定的话;把生活扁平化,缺乏让孩子宣泄不满的环境,是导致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。他分析,“期望取得好成绩”这一方面,其实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们是没有分歧的。他们的分歧仅在于一点,那就是孩子们不想学习,而家长老师们让他们必须学习。怎样让孩子主动学习?
   “没有钱的人一样想钱。”家长赵慧云说,孩子不会真的不想学习。表面上不想学习的孩子,只是在掩饰内心不够强大,以降低别人对他的期望值。
   家长胡柏青觉得,当孩子目标与家长的期望值不同,未达成一致时,得先调整家长的期望值,不能把未来提得太高。因为当孩子达不到高目标时,他就会丧失学习信心。孩子需要支持,暗示。家长只要做好一件事,就是对孩子不要提任何考试的问题,只要好好生活就可以了。
   让孩子能够主动学习,家长黄青还提到树立同龄人学习榜样的作用,“用榜样激励还得看孩子的个性,并非百试不爽,最好有某一契机来激发孩子的潜在动力。”
   如何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
   家长:从了解孩子开始,讲究教育艺术
   当孩子有了学习目标时,如何保持长久、一致的学习热情,让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程序,一种习惯?福州市资深心理教育专家赵景伦老师指出,任何人都有潜能开发的空间,但是家长能否激发孩子的潜意识必须讲究教育的艺术。她举例说,曾经有个孩子在班级里总是排名倒数第一,但是一次考试他考了倒数第二名,在家长会上被老师数落了一通的妈妈没有批评孩子,而是说:“你这次考得很不错,前进了一步。”正是坚持了正面教育,这个孩子最后考上了清华。
   “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读书,每个孩子都是有底色,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可发展方向。”赵景伦老师说,家长要注重孩子心智成长的训练。学会尊重孩子,要和孩子成为朋友,要帮助他们健全学习系统,要具备孩子发展的战略眼光。

  
收藏】 【打印】 【关闭